중국서법

唐|怀素《食鱼帖》

공수레 2019. 9. 16. 01:35

 

 

唐|怀素《食鱼帖


潜斋游艺

 

 

 


 怀素《食鱼帖》

 

怀素《食鱼帖》,白麻纸本手卷,尺寸34.5×52.4厘米。钤有“希字半印”、“军司马印”、“赵氏子昂”、“项元汴印”等鉴藏印。明顾复《平生壮观》、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等著录。帖前有米汉雯所题“翰珍”为迎首,前隔水上有项元汴手书“唐怀素草书食鱼帖”小字标识。 
《食鱼帖》相继为宋代吴喆,元代赵子昂、乔篑成、张雨、张宴,明代项元汴,清代陈三省、何元英等递藏。收藏、鉴赏家印八十八方,历宋、元、明、清四朝,传千年,流传有绪。民国初在上海《神州国光集》第二十集中影印。曾藏山东潍坊丁家,后迁青岛,“文革”时期存于青岛市博物馆。1978年,青岛市博物馆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家徐邦达来馆鉴定书画,徐先生从未清理好的书画中发现了此《食鱼帖》,并撰写《古摹怀素“食鱼帖”的发现》一文。青岛市博物馆将此帖重新装潢。后落实政策,退还丁家。

文征明赞:“藏真书如散僧入圣,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风格在真迹《苦笋帖》、宋拓本《律公帖》等之间,结字亦近宋临本《自叙帖》。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认为笔划稍嫌滞涩,枯笔中见有徐徐补描之迹,应是半临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所见只有唐摹《万岁通天帖》能与比拟,结体笔划保持怀素书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与真迹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食鱼帖》、《苦笋帖》、《自叙帖》、《论书帖》同为现今存世怀素墨迹的四件作品。

 

 

 

 


释文: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

 

 

 

 

 

 

 

 

 

 

清 ·  余集 行书论怀素《食鱼帖》  

 

 

 

 

释文:怀素鱼肉帖,草率数行,不甚奇诡而古淡有味,可与律公诸帖并行。其词云: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嬴也。口日怀素藏真白。乙卯春日书,秋室余集。

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浙江钱塘人。清代画家、诗人、学者。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三十八年同邵晋涵、周永年、戴震、杨昌霖同荐修《四库全书》,时称“五征君”。潜研经学,尤长於《诗》。嘉庆中卜归,主大梁讲席八载。道光二年壬午重宴鹿鸣,官至侍读学士。与鲍廷博等交游,知不足斋刻《庚子销夏记》《聊斋志异》等皆集所手抄、校对。诗文书画时称三绝,善山水、花卉、翎毛、兰竹,尤工仕女。人物宗陈洪绶,画美人尤妙,京师人称“余美人”。山水笔墨秀逸,有山光在掌、云气生衣之致。著有诗集《梁园归櫂录》一卷、《忆漫庵剩稿》一卷、《秋室学古录》六卷(清道光间刻本)、《秋室百衲琴》一卷(嘉庆三年刻本)、《秋室我闻录》一卷(手稿本 清沈庆云跋)、《遗山先生年谱略》一卷(得月簃丛书本)、《绝妙好词笺续钞》一卷(道光八年爱日轩刻本)。余集所撰四库提要稿存于《四库提要分纂稿》。

 

 


'중국서법'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过亿的书画作品  (0) 2019.09.27
贺兰汗造像记  (0) 2019.09.27
请欣赏 林语堂的书法  (0) 2019.09.15
东晋《王建之墓志》  (0) 2019.09.13
董美人墓志,隋朝第一小楷  (0) 201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