중국서법

苏东坡为何力挺蔡襄书法?

공수레 2019. 9. 11. 01:26

 

 

 

苏东坡为何力挺蔡襄书法?

      

  东坡题跋》,看到东坡先生关于蔡襄(10121067)书法的题跋有六通之多而且每一通题跋不是推崇备至便是饱含深情请看(为了方便一般读者朋友阅读翻译成了白话原文附在译文之后括弧中)

    

      、《题蔡君谟帖》:慈雅在北方游历十七年后回到杭州居住在孤山脚下已经有十八个年头了他平生交往的朋友基本上都已不在人世了有一次拿出蔡襄老先生的书法作品观赏他反复悲叹德行高尚的老人死去举世为之惋惜慈雅的感叹是有缘故的(原文慈雅游北方十七年而归老于孤山下盖十八年矣平生所与往还略无在者偶出蔡公书简观之反复悲叹耆老雕丧举世所惜慈雅之叹盖有以也)

 

     、《跋蔡君谟书海会寺记》:蔡襄先生写这幅字的时候是28此后三十二年即熙宁七年(1074)我从杭州来临安借看此帖这时距离君谟去世已经有六年了明师傅虽然已经74但是他更加耳聪目明寺庙也更加完善雄壮竹林桥上暮山依旧真是令人感慨因为明师傅要远行又想到竹林桥观赏暮山是人间一大胜景不禁心向往之(君谟写此时年二十八其后三十二年当熙宁甲寅轼自杭来临安借观而君谟之没已六年矣明师之齿七十有四耳益聪目益明寺益完壮竹林桥上暮山依然有足感叹者因师之行又念竹林桥看暮山乃人间绝胜之处自驰想耳)

   

      、《论君谟书》:欧阳修先生论书法道蔡襄独步当世这是最正确的观点他说蔡襄行书最好小楷次之草书再次之鸡蛋里边挑骨头的话大字稍微差一点天资极高加上刻苦学习独步当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近年谈论蔡襄先生书法的有一些异议因此这里特地说明这个情况(欧阳文忠公论书云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言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大字为小疏也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近岁论君谟书者颇有异论故特明之)

 

     、《跋君谟飞白》:……当今世上的书法写篆字的不会隶书写行书的不会草书这都是由于没有贯通书法之意像蔡襄先生楷书行书草书隶书无不信手拈来剩余之力未尽之意再变化出飞白可以喜爱而无法学习不是贯通书法之道的人能做到这样吗?(……世之书篆不兼隶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也如君谟真行草隶无不如意其遗力余意变为飞白可爱而不可学非通其意能如是乎?)

    

   、《跋君谟书赋》:我评价近年书法把蔡襄排在第一但是有人却不认同我的说法真是无法跟不懂行的人讨论书法啊书法应当从小楷开始哪里有不会正楷却能以草书知名的呢?蔡襄先生二十九岁时楷书已有如此造诣他的根基可想而知(余评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而论者或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书法当自小楷出岂有未能正书而以行草称也?君谟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

 

  、《跋君谟书》:我评论书法把蔡襄先生作为当时第一人但是很多人不同意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仆论书以君谟为当时第一多以为不然然仆终守此说也)

 

    苏东坡是一个随和洒脱之人但是他推崇蔡襄书法态度之坚决坚定执着实在有些出人意表从上述题跋可以看出苏东坡之所以推崇蔡襄书法原因有这样几个一是蔡襄书法造诣全面楷书行书草书隶书无不信手拈来剩余之力未尽之意再变化出飞白令人喜爱却无从学习;二是蔡襄天资高爽学习刻苦;三是蔡襄先生德行高尚;四是老师欧阳修对蔡襄书法推崇备至——欧阳修曾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但是从他题跋文字中反复出现的近岁论君谟书者颇有异论论者或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多以为不然等话看苏轼推崇蔡襄书法态度之所以这般坚决坚定执着当另有深层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我的推测是苏轼可能是为了抵制当时社会上一些人掀起的肉麻吹捧蔡京书法的风气

    

   晚苏轼10年出生曾经从蔡襄受笔法的蔡京飞黄腾达之后书法的名声也随之鹊起据说宋哲宗绍圣(1094-1100)年间已经有天下号能书无出鲁公(蔡京封爵)之右的说法(蔡京儿子蔡絛铁围山丛谈)不难想象当时一定有不少人为了拍蔡京马屁竭力吹捧蔡京书法造诣如何了得如何超越了早期书法老师蔡襄(蔡京后来又相继师法徐浩沈传师欧阳询二王”)假如当时舆论已经有宋代四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的说法对于权倾朝野的当朝司空太师蔡京的吹鼓手而言贬低蔡襄就更是势在必行上述四五条题跋中苏东坡强调书法必须兼善真行草隶必须从小字正楷开始或许是针对蔡京书法的缺点而发的

 

     由此看来明清时期泛滥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不是蔡襄而是蔡京之说实在是不足为训

        (丁启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