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绶
二百年了,他还站在楹联书法最高峰,寥寥几字就让其他书家黯淡无光
精微堂
他是一位清官。
家中文人墨客相会,
竟以自己发明的“伊面”(方便面鼻祖)待客。
他颇有吏才。
赈灾安民,兴办教育,惩恶扬善。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是纪晓岚的徒弟,刘罗锅的家庭教师。
他被称为“隶书中的颜真卿”,
从清代至今,隶书的最高峰。
你一定猜到了?
对,他是伊秉绶。
自汉隶以后,写隶书有几个出来了的?
唐代隶书被唐楷压制得服服帖帖。
清代碑学复兴,何绍基、康有为莫不推崇汉碑。
可他们写的是一手行、楷书。
伊秉绶横空出世,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他擅长做减法。
首先把线条简化。
提按?不要!顿挫?不要!波挑?不要!
所有的华丽、姿媚、精巧统统不要。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视觉上传递的是朴拙、厚质、愚笨,
好比一头大象。
既然线条简化了,
空间布局的余地就大了。
字内空间、字外空间,
伊秉绶殚精竭虑,苦心经营。
在这一点上他像一个当代设计师。
有的点画变长,有的变短,
参差架构,向建筑要美感。
于是他跳出三界,
有了大多数人所没有的自由。
比如许多书家字一写大就露怯,
伊秉绶的字越大越好。
这正好迎合了明清之际
楹联、条屏书法形制的崛起。
当然如果参加现在的国展,
优势也是压倒性的。
许多人的字靠篇幅取胜,
洋洋洒洒,气脉流通。
伊秉绶寥寥数字,境界自开。
就单个字来讲,
蕴含的丰富性远超其他书家。
少即是多,伊秉绶绝对是一流美学家。
伊秉绶书法之精华,
在匾额与楹联。
今天所载楹联,
或许能让你对书法汉字之美有一点新感受。
咏风多古意 觞月具新欢
书为秋厓二世叔鉴正 嘉庆癸亥岁 世侄伊秉绶
123×20cm
山西省博物馆藏
世家传旧史 盛业继前修
书为省庵四兄大人雅正
嘉庆十二年六月望 世愚弟伊秉绶
134.1×30.3cm
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觞且咏 盘谷寿而康
汀州伊秉绶
126×29.5cm
吴咨 孙晓楼旧藏
读书大游览 作福小薰修
书为 厚葊十兄雅鉴 汀州弟伊秉绶
112×22.5cm
南京博物院藏
政成原竹素 心逸对梅清
书为柳溪四兄雅正 默庵弟伊秉绶
146×34.7cm
故宫博物院藏
江山丽词赋 冰雪净聪明
嘉庆乙亥长嬴 味芸仁弟属 秉绶
109.5×24cm
为文以载道 论诗将通禅
书为舫西先生侍御尊兄正
嘉庆丁卯花朝 愚弟伊秉绶
109.3×25.3cm
故宫博物院藏
用清履贞素 守道立尊严
书为滋畲大兄大人正 愚弟伊秉绶
126×30.5cm
政声韩吏部 经义董江都
句赠云冈三兄老先生并正之
嘉庆八年二月朔 汀州弟伊秉绶
131×25cm
云鹤有奇翼 瑶草无尘根
汀州伊秉绶
104×21cm
谭经宗马郑 扫室待羊求
书为六亭先生解元正之
丁卯中伏 弟伊秉绶
104×30cm
常宗豪旧藏
由来意气合 直取性情真
书为心斋二兄诲正 乙亥中伏 弟伊秉绶
131×25.5cm
上海博物馆藏
翰墨因缘旧 烟云供养宜
桂岩先生仁兄二十年好友 今遇于扬州 作此正之
嘉庆十二年四月朔 小弟汀州伊秉绶记
139.5×26.4cm
笃交尚真朴 尊道立清严
书似亦亭大兄即政之
嘉庆辛酉岁秋七月 汀州弟伊秉绶
132×25cm
沽酒十千朝退后 诵诗三百对专能
嘉庆九年仲秋佳日 汀州伊秉绶
158.2×35.9cm
重庆博物馆藏
苍官青士左右树 神君仙人高下花
癸酉三月 汀州伊秉绶
162.7×31.9cm
美国弗利尔大学附属美术馆藏
东华钟庆高青镜 南国承图寿紫觞
奉祝淬峰先生五十初度 汀州伊秉绶
146×35cm
经国以礼有子产行 为善最乐称东平言
恭甫先生太史是正 癸卯花朝 愚弟伊秉绶
181.5×42.8cm
梅花百树鼻功德 茅屋三间心太平
书为梅石五兄大雅清次
辛未中伏 弟伊秉绶
171.5×32.5cm
万卷藏书宜子弟 十年种树长风烟
汀州伊秉绶
199×34.5cm
安徽省博物馆藏
三千余年上下古 一十七家文字奇
汀州伊秉绶
131.2×22cm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崇情苻远迹 淳意发高文
丁卯中伏 伊秉绶
122×30cm
通经以致用 守道无异营
秉绶
96.5×25.8cm
荣宝斋藏
黛色参天二千尺 名花出地两重阶
书为讷斋六兄雅正
乙亥中伏 伊秉绶集句
69×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