중국서법

谈敦煌书法之美

공수레 2019. 9. 13. 12:17

 

 

从《流沙坠简》谈敦煌书法之美


书法字典网


1907年,当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玉门关附近无意间打开了一座罕见的汉代书法宝库,那里面珍藏着中华先民最早的书法墨迹。首批789枚敦煌汉简被斯坦因运回英国后,法国汉学家沙畹博士很快将这批新出土的汉简编辑出版。后来这批汉简的图版资料被我国文物收藏家罗振玉获得,他与国学大师王国维分头整理考释这批资料,1914年,两人合著的三卷本《流沙坠简》由日本京都出版社出版。

 

 

汉简的出土在中国书法界引发的震动更为强烈。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先生甚至用“原子弹爆炸”来形容这种震动。《流沙坠简》对所收录的敦煌汉简和残纸、帛书都做了精确的分类和详尽的考释,被视为首次全面解读汉简的开山之作。

 

 

 

敦煌简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汉的书体书风,在汉简出土以前,几为空白。敦煌汉简及一系列河西简牍的出土问世,使我们一睹西汉书法墨迹的真貌。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简书法都是汉人的墨迹,较之于刻石,从墨迹中更能领略到汉代的书法气息并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原作者的书法意趣。而刻石,即使是新刻,也存在加工后字体走样的情况,更何况有的刻工技术粗劣,其刻出效果与原作笔意相差甚远。而写在汉简上的墨迹,让我们直接欣赏到两千年前汉人手书结体之天成,笔法之执著,书家用墨之厚薄与光泽,行笔的疾缓与枯涩,乃至气度和神韵。

敦煌简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1

古朴率真的天然美

敦煌简牍大多是用于函札记事,非经意之作。在书法艺术上表现出一种自然生趣、落落大方、粗犷拙朴,使转用笔迅速而不拘谨做作的古拙风格。

 

 

2

“力在字中”的含蓄美

汉简书法用笔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造性地发展了篆书藏头护尾的用笔方法;二是用笔率意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弊;三是舒展恣意的波画的用笔方法;四是用笔能放能收,方圆兼用,标新立异。

 

 

 

 

3

“成熟”之前的稚趣美

敦煌简牍包含了以隶书为主体的多种书体。它们都可视为在走向规范或成熟前的一种过渡。简牍书反映了汉代书法艺术绮丽多姿的景象,有的若篆若草,浑然一体;有的波磔奇古,形意翩翩;有的质朴古雅,风韵飘逸。书体中篆、隶,行、草洋洋大观皆孕育成形,妙迹稚趣颇多。